江水变“空调”,还能省暖气费?神奇“黑罐子”起大作用
你知道吗
我们身边有个巨大的“天然空调”
它能将能量转移
实现供热制冷
为我们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湖北省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自2020年10月起
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中央公园地下开建
目前基坑支护工程已完成90%
土方工程完成30%
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
明年可达到供能条件
建成后长江水将“摇身一变”成为
商务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武汉又一片区可集中供暖了
这个厉害的能源站
如何把江水变“空调”?
快跟随长江日报记者走进现场
一起来探秘吧
直击现场
4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
江水源能源站建设现场
多台挖掘机正在加紧施工
现场一个巨大的“黑罐子”格外显眼
整个工程已现雏形
江滩泵站施工现场。记者雷衎 摄
上午10时,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汉口江滩公园,来到项目江滩泵站施工现场,这里距离长江约300米。一个高约10多米,直径约28米的黑色圆型建筑,远看就像一个巨大的“黑罐子”矗立在工地中央。
项目负责人魏战武介绍,这是泵房外围主体结构,目前正在进行分阶段沉降作业。
“泵站是长江取水以及水处理的第一个环节,非常重要。”项目负责人介绍到。
借助高差,长江水通过取水管道,自流进泵站,然后输送至能源站,经能量转移后,冷热源通过综合管廊内的管道进入千家万户。换热后的江水,最后流回长江。
还有一部分江水,还将作为补充水源,用于黄孝河—机场河流域水综合治理生态补水,这样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能源站施工现场。
随后,长江日报记者来到2公里外的能源站施工现场,这里位于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南端。1.2万平方米的工地内,各种围隔将工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处于土建施工阶段,该区域深基坑支护工程基本完成。
这里设计深约15米,将在地下安装工艺管道和设备,包括9台冷水机组、5台水源热泵机组。
项目一期建成后,可满足商务区内210.85万平方米高品质的集中供热制冷服务需求,后期总供能规模可扩展至440万平方米。
技术原理示意图。
江水冬暖夏凉,与环境温度有着一定的温差,即存在热潜能。
这一技术就是利用大自然规律,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进行能量转移实现供冷与供热,使得长江地表水成为二七商务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相当于一座“江水空调”。
冬季则反之,当室外温度为0℃左右时,长江水的温度为10℃左右,能源站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提取长江水中的热能,制取热水,把长江水的热量“搬”给建筑物供暖。
也就是说
利用环境和江水之间的温度差
达到调节区域温度的目的
既能很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又避免了能源浪费
节能长江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相比传统空调制冷、天然气供暖的方式,能源站建成后全年可节能约3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320吨,这相当于多种了105.5万棵树。市民用上“江水空调”后,冬季的取暖费有望比天然气供暖减少一半。
高效中国石化新星公司高级专家、武汉新星滨江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晶表示,该项目是湖北省、中国石化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可减少城市电网负荷压力和冷热岛效应,相比传统中央空调,能源站综合节能率达30%以上。
规模大能源站一期工程供能面积可达210.85万平方米,后期总供能规模可扩展至440万平方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建设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是避免城市冷热岛效应,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还计划将江水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更多区域运用 。
期待这个“江水空调”
尽早走入我们的生活
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你还有哪些建议?
快来告诉我们吧
精彩回顾
直击最火热的建设现场了解最前沿的发展理念感受最直接的民生体验欢迎加入我们
赶快加入我们武汉城报探城大家庭
进群方式▼▼▼识别二维码,快快加入群聊!
文字 | 记者雷衎 王亚欣 胡维佳 通讯员 周泽勇
摄影 | 记者雷衎 白璐 何晓刚
编辑 | 白璐 美编 | 金莎
出品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地铁传媒研究院